2025-08-17 05:42 | 0 阅读 【城市观察】方寸之间的城市革命:上海15分钟社区生活圈升级记 (首席记者 林墨)在长宁区愚园路"社区会客厅",退休教师张阿姨正通过智能终端预约当天的老年瑜伽课。这个由老洋房改造的多功能空间,集纳了24小时自习室、共享厨房、托育点等12项
2025-07-31 14:55 | 0 阅读 【石库门芯片】上海老城厢的科技重生记 【第一章:砖墙里的区块链】豫园商城最新改造中,工程师在每块青砖内植入纳米芯片。这些"数字砖"不仅能实时监测建筑健康状况,更记录了每块砖自明代以来的"生命轨迹"。扫描二维码
2025-07-17 09:03 | 0 阅读 《"AI岛"启示录:探秘张江人工智能岛的创新生态链》 【主笔记者 吴明远】在张江人工智能岛B3栋的玻璃幕墙上,无人清洁机器人正沿着预设轨道作业。这个看似平常的场景,背后是14项专利技术的集成应用——这正是上海打造全球AI高地的微
2025-07-16 14:55 | 0 阅读 【数字赋能】2025上海智慧城市新图景:当石库门遇见元宇宙的数字孪生革命 (首席城市观察员 陈明)清晨7:00,张园石库门历史保护区的AR导览系统自动激活;上午10:15,临港新片区的地下管廊数字孪生系统预警一处水管渗漏;下午3:30,徐汇西岸的元宇宙展厅里,
2025-07-16 07:00 | 0 阅读 【数字上海进行时】从"一网通办"到"城市元宇宙":上海数字化转型的破局与新生 (本报首席记者 林墨)清晨7点,陆家嘴白领王婷通过"随申办"数字分身完成晨间会议;同一时刻,洋山港四期码头的数字孪生系统正同步处理着38艘货轮的装卸指令;而在张江科学城的元
2025-07-15 03:57 | 0 阅读 【全景观察】2025上海数字革命:一座超大城市的大脑与神经网络 【主笔记者 李思睿】清晨6:30,智能环卫机器人开始清扫南京东路;上午9:15,临港新片区的无人驾驶出租车接送上班族;下午2:00,社区医院的AI辅助诊断系统帮助老人看病;晚上8:00,城市
2025-07-14 13:42 | 0 阅读 【代码城市】上海"一网通办"五年进化论:从"最多跑一次"到"一次不用跑" (政经调查首席记者 陆铭)早晨7点,外企HR张婷在地铁上用手机为新员工办好社保;中午12点,餐饮店主李强在平板电脑上完成所有证照年审;晚上8点,退休教师周阿姨通过电视屏幕查询
2025-07-10 09:37 | 0 阅读 《梧桐区复兴记:当历史街区邂逅未来生活》 【城市观察员 陈默】清晨7:30的衡复风貌区,老居民张阿婆在智能菜柜刷脸取菜;上午10:00的张园改造现场,工程师用三维扫描记录石库门砖瓦细节;下午3:00的田子坊创客空间,年轻设计师
2025-07-10 00:36 | 0 阅读 【新旧共生:2025上海城市更新实践报告——从石库门到智慧社区】 ■ 历史街区活化工程1)保护性开发:- 外滩源二期改造技术细节- 思南公馆运营模式创新- 田子坊商户结构演变分析2)功能再造:- 老厂房改造文创园区案例- 历史建筑数字化建档进展- 社
2025-07-09 20:56 | 0 阅读 【数字孪生:上海智慧城市3.0时代来临】 清晨7点的陆家嘴,城市大脑已根据实时交通流量调整了200多个红绿灯的配时方案;中午12点的南京东路,智能清洁机器人正在识别垃圾分类;深夜11点的张江人工智能岛,算法工程师们正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