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深入探访上海5个特色社区,记录这座超大型城市如何通过精细化治理和科技赋能,打造"15分钟社区生活圈"3.0版本,为全球超大城市治理提供中国方案。


(首席记者 林墨)在长宁区愚园路"社区会客厅",退休教师张阿姨正通过智能终端预约当天的老年瑜伽课。这个由老洋房改造的多功能空间,集纳了24小时自习室、共享厨房、托育点等12项便民服务。"下楼就能跳广场舞,"她指着手机上的社区APP,"连买菜都能预约机器人送货。"

这种社区治理新模式正在全市推广。市住建委2025年数据显示,上海已完成98%的"15分钟社区生活圈"建设,服务满意度达92.3%。最具代表性的是徐汇区"梧桐生活圈",这里通过"空间折叠"技术,在300米街区内嵌入了医疗站、菜市场、健身房等18种功能设施。
夜上海419论坛
"更新不是推倒重来,而是有机生长。"在杨浦区"创智农园",项目负责人李伟向记者展示他们的"垂直菜园"。这个由旧厂房改造的立体农场,既为居民提供新鲜蔬菜,又成为青少年的自然教育基地。更令人惊叹的是他们的"社区大脑"系统,通过AI算法实时优化各类设施的使用效率。
上海龙凤论坛419
医疗服务实现家门口升级。记者在静安区"健康小屋"看到,居民通过5G远程问诊系统,三分钟内就能连线三甲医院专家。"父亲的慢性病复查,"家住附近的王先生告诉记者,"再也不用大清早去医院排队。"
上海龙凤419是哪里的
文化服务也在创新。普陀区"百姓戏台"通过VR技术,让居民在家就能欣赏到专业院团的演出。周末的虹口区"弄堂书房",90岁的钱爷爷正在给孩子们讲述老上海故事。"这些书架会'记忆'阅读习惯,"管理员指着智能书架说,"下次来会自动推荐适合的书籍。"

从浦东的新型邻里中心到黄浦的滨江驿站,这场"家门口的幸福"革命正在重塑城市肌理。当方寸之地遇见智慧科技,"城市让生活更美好"正在每个转角处得到印证。(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