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特写】苏州河畔的工业记忆:上海老厂房改造背后的文化复兴运动

⏱ 2025-07-17 10:47 🔖 阿拉爱上海 📢0

(首席记者 周明)在M50创意园3号楼顶层,90后陶艺家张雨薇的工作室正对苏州河转弯处。她身后是保留完好的纺织厂钢架结构,面前却摆放着3D打印的陶瓷灯具。"这种时空对话感,是写字楼给不了的",她抚摸着斑驳的砖墙说。

---

第一部分:锈带上的艺术革命

2000年,台湾设计师登琨艳率先将南苏州路的仓库改造成工作室,拉开了上海工业遗产活化序幕。市文旅局数据显示,截至2025年6月,全市完成改造的老厂房达247处,其中78%转型为文创空间。但在田子坊创始人尔冬强看来:"现在的改造太注重网红打卡,少了点野蛮生长的灵气"。
爱上海419论坛
---

第二部分:运营者的平衡术

"我们拒绝了三家连锁咖啡的入驻申请",现厂创意园运营总监李敏指着园区规划图说。这个由大明橡胶厂改造的项目,严格把控商业比例在30%以下。然而在虹口区的1933老场坊,过度商业化已导致原创工作室大量流失。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王澍指出:"空间活化需要留白,就像中国画的意境"。
上海龙凤论坛爱宝贝419
---

第三部分:新老居民的拉锯战

66岁的原国棉六厂职工王建国,现在每天在半岛1919园区教年轻人辨认老机器。"他们管这叫'蒸汽朋克'",老人苦笑着摇头。而入驻艺廊主理人Lisa则抱怨:"总被要求保持'原汁原味',但我们需要改造电路才能办展"。这种代际认知差异,在多个改造项目中形成微妙张力。
上海品茶网
---

第四部分:滨水空间的未来式

随着苏州河两岸贯通,沿岸厂房迎来二次改造潮。德国GMP建筑事务所的方案显示,未来的改造将更注重亲水性,计划增设12个滨水艺术平台。但环保组织"自然之友"负责人刘芳提醒:"要警惕过度开发破坏工业遗址的本真性"。

(本文数据来源: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、仲量联行商业地产白皮书)